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奖补项目的通知
苏建科〔2019〕400号
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省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绿色建筑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2020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应符合《2020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要求。
(二)已享受国家或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已承担国家或省级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但未达到实施进度要求的项目单位不得申报。
(三)请各地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申报工作,遴选推荐具有良好实施基础和示范意义的项目。
1、绿色城区项目申报单位应是设区市或县(市、区)建设局(委),并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实施项目与进度、建设资金安排计划等,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2、绿色建筑项目申报单位应是项目建设与运行主体,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科技支撑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研究基础和科研条件,申报团队人员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具有正高级职称,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四)地方申报项目由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汇总后(附件2),正式行文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属单位申报项目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直接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申报。
二、申报材料
项目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报送并行的方式。请申报单位登录网站(http://jscin.jiangsu.gov.cn信息系统—专题管理类—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填报,经所在地县(市、区)、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生成申请表并盖章,连同实施方案、相关附件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四份统一邮寄。
公共机构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的申报材料另需项目所在地县(市、区)、设区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推荐盖章,省级公共机构申报的项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推荐盖章。
三、联系方式及邮寄地址
申报咨询电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绿色建筑与科技处,025-51868871、51868726。
网上申报技术咨询电话:025-51868280。
申报材料不接受现场受理,直接寄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南京市江东北路287号银城广场B座404室),邮编:210036,联系电话:025-51868146。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15日,以邮戳为准。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逾期者不予受理。
附件:1. 2020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 市(县)推荐申报项目汇总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1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0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
申报指南
一、绿色城区项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集聚资源,以设计品质提升为引领,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导向,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在新建区域内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创新实践,引导创建全国一流的绿色城区。具体条件如下:
1、在现有绿色建筑区域示范或城市新建区域内选择1-3平方公里开展示范创建。重点支持2-3年内能够见到实效的项目。
2、强化政策机制创新,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管理机制。鼓励与以建筑专业院士、住房城乡建设部或省级人民政府命名的设计大师为主创设计师的设计单位进行合作。
3、编制区域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绿色生态专项规划,研究建立包括高品质绿色建筑比例、装配式建筑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在内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
4、区内新建和改造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其中三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超50%,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超过65%。
5、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探索能耗限额管理。重点开展建筑综合节能率75%、超低能耗(被动式)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区域能源站建设等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适老性改造。
6、执行全面应用“三板”政策,区内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50%并实行全装修,新开工建筑采用装配化装修比例不低于30%。混凝土结构和组合结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钢结构、木结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60%。优先支持开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等多种装配式结构形式的综合实践。
7、制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全面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要求,设计阶段强化正向设计,区内新建项目设计、建造、运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分别不少于40%、30%、20%。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原则上不少于2个。
8、配套建设绿色城区宣传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绿色生态理念、技术及工程应用。
二、绿色建筑项目
(一)高品质绿色建筑实践项目
针对新建建筑,高质量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丰富绿色建筑内涵,发挥建筑设计引领作用,强化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改革,推进“江苏建造”(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的集成实践,打造新时代精品工程。具体条件如下:
1、建筑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建筑精品创作、建筑风貌塑造和建筑文化传承,做到建筑布局合理、使用功能完善、用户体验友好。
2、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能够动态展示绿色建筑性能监测指标,增强用户直观感受,鼓励进行更高星级标准的探索实践。
3、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采用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采用钢结构、木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60%。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程度较高,推广应用标准化建筑部品部件和装配化装修。
4、按照“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原则,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75%。优先支持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近零能耗建筑。
5、项目在设计、建造、运营阶段集成应用BIM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展智慧建筑创新实践。
6、优先支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工作的项目。
(二)建筑能效提升项目
针对既有建筑,通过实施围护结构改造、主要用能设备更新、建筑能源监管等举措,提升建筑能效,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和人的生活品质。具体条件如下:
1、通过近2年的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用能数据分析,制定绿色化改造或能效提升方案,改造后应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节能率不低于15%。可以通过改造前后建筑能耗数据和用能账单对比,评测节能改造实际效益。
2、鼓励集成应用多种适宜新技术,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3、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绿色运营管理规定。
4、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实时向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上传能耗数据。
5、针对居住建筑,优先支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适老性改造的项目。
6、优先支持公共机构建筑能效提升项目;优先支持整合城市社区内医院、学校、邻里活动中心、办公、商业等公共服务建筑及居住建筑开展绿色化改造的项目;优先支持引入绿色金融产品的项目。
三、科技支撑项目
1、江苏省“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研究。
研究内容:在系统总结我省“十三五”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衔接上位规划,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引领江苏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验收指标:提交《江苏省“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送审稿)。
2、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研究与标准编制。
研究内容:借鉴国际绿色建筑评价先进经验,吸收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丰富内涵,总结江苏绿色建筑发展实践,建立体现江苏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验收指标:提交地方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送审稿),试评价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不少于5项。
3、绿色建筑设计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研究内容:以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标准为依据,针对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和技术审查两个关键点开展系统研究,规范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阶段的绿色设计质量控制要求。
验收指标:提交《江苏省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和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和技术审查要点》(送审稿)。
4、绿色城区综合效益评估与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总结全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成效,综合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绿色效益。通过建立绿色城区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对已建成绿色城区实施综合效益评估,指导更高质量绿色城区创建。
验收指标:编制出版《江苏省绿色城区综合发展报告》。
5、智慧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绿色建筑为载体,在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营造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验收指标:提交《江苏省智慧建筑技术指南》(送审稿),建成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
6、江苏省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对适合江苏省气候特征、建筑用能特点和百姓需求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指标和措施开展研究分析,形成适合我省实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路线。
验收指标:提交地方标准《江苏省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送审稿),建成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
7、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评估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资源利用、运营效果等方向,制定绿色建筑后评估的程序、方法和工具,构建使用者满意度评估、绿色行为评估和效益评估的综合后评估体系。
验收指标:提交地方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送审稿),完成20栋以上典型建筑的评估分析。
8、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定额制定与推进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分析我省机关、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使用状况,开展机关办公类、教育类、卫生医疗类、场馆类等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研究,开展基于节能目标管理、能源费用预算管理的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推进机制研究。
验收指标:提交4-5部不同类型的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建议稿),完成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机制应用试点示范不少于2个。
9、装配式建筑正向设计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正向设计技术措施,促进设计能力和水平提升;结合江苏省推广应用“三板”规定,梳理已建、在建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案例,针对标准化功能模块、标准化空间、标准化构件进行优化研究,提出满足多样性、灵活性和场地适用性的住宅标准化设计技术。
验收指标:提交《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正向设计导则和技术应用指南》,提交以保障性住宅为主体的户型标准化图集(送审稿),建设示范项目2项以上,且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10、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梳理策划设计、建造等各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研究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适用于设计、建造、运维等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质量追溯体系。
验收指标:提交《江苏省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管理标准》(送审稿),完成示范项目不少于10个。
11、绿色生态组合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木-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组合结构体系、关键构件及连接节点的受力机理、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轻质环保且集装饰、节能和防护一体化的楼盖和墙体预制构件。
验收指标:提交地方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部;完成多层、中高层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12、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优化及示范
研究内容:以现有钢结构住宅体系为基础,结合江苏钢结构行业特点,以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为对象,研究技术先进可行、便于制造安装、体系成熟度高、综合经济指标合理的技术体系。
验收指标:研发1套多层和1套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提交相应的技术导则或标准(送审稿),完成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